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团队介绍

团队介绍

彭刚

管委会主任、副校长

彭刚(1969年2月-),四川仁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学士、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2004年7月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5年为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讲授有《西方文化名著导读》等课程。

彭刚于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博士学位;2012年07月,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2017年05月,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2019年08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2022年0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获得荣誉: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等,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等[1]。

相关著作

专著

(1) 《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2) 《西方近代社会思潮》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3) 《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 英文本《中国古代哲学批评史》(与何兆武教授合著) 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

主要论文

(1) 《评克罗齐的历史与哲学同一说》,《哲学研究》1998年第9期。

(2) 《历史与自由》,《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

(3) 《克罗齐与历史主义》,《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3期。

(4) 《克罗齐历史哲学二题》, 《江海学刊》2000年第1期。

(5) 《激进与保守》,《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2、3期连载。

(6) 《叙事、虚构与历史——海登·怀特与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型》,《历史研究》2006年第2期

(7) 《历史地理解思想——对斯金纳有关思想史研究的理论反思的考察》,《思想史研究·第1卷·思想史的元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主要译著

(1) 杨联升《中国制度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2) 柏克《法国大革命反思》(合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

(3) 卡尔·贝克尔《独立宣言》,三联书店,2000年。

(4) 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三联书店,2002年。

(5) 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4年。

(6)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德国的历史观》,译林出版社,2006年。

(7) M.L. P. 伯克,《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来源:互联网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