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即将推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智能化服务”和“专业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在线法律问题咨询、法律信息查询、法律援助代理推荐等一站式平台服务支持,欢迎有志于 法律公益服务的律师、高校法律援助社团师生、法律诊所课程教师等入驻,参与平台规则制定、功能测试并成为首批志愿法律服务人员,同时也欢迎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加入指导我们的工作。
一、 建设背景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化、智能化为提升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的全民普法、法律援助、多元矛盾相关配套制度逐渐完善,特别是从《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再到《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法律援助的范围、质量、保障能力和组织领导等制度性要求都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也为公共法律服务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而随着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发展,公共法律服务也逐渐走向数字化、平台化,法律援助工作借助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与数据流转进程,正从线下场景向线上平台迁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充分调研了司法行政部门和地方法治服务的需求,经过三年的深入谋划、设计和开发,即将面向社会上线“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二、 运行架构与功能优势
(一)运行架构:用户、业务与数据的紧密结合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运行架构主要包括用户层、业务层和数据库。用户层涵盖了法律援助服务需求者、援助者(法援律师和社会团体)以及法律援助平台管理人员,各方通过平台紧密相连,实现信息的高效交互。业务层承担着信息在线查询、案件在线办理、法律问答和特色智能工具等功能,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的法律援助服务。数据库则负责存储丰富的案件数据、问答数据和法律知识等,为平台的运行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二)功能优势:法治宣传、智能服务与专业团队的完美融合
1. 法治宣传:兼容式普法,高效数据共享
平台的法治宣传功能强大且独具特色,其中精心构建的法律知识中心是平台创作者的智慧结晶。法律知识中心汇集丰富多样的法律资源,通过整合法律咨询典型案例、法制宣传信息库、普法知识库、法律服务资源库四个板块内容,帮助用户全面了解法律知识、直观理解法律工具的现实运用、获取法律援助信息、匹配可靠的法律服务支持。知识中心可为公众用户提供海量法律资讯,同时也可以为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普法信息的数据接口,能够各类相关网站平台、智能化展示屏和其他信息化系统提供实时的数据共享服务。
2. 智能服务:依托先进技术,注重提质增效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嵌入清华大学“水木智法”法律智能大模型,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高效、精准法律支持。基于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平台能够快速分析并理解用户的法律问题,从海量法条、判例和法规库中提取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即时解答和智能化建议。同时,平台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特色智能工具,如法律智能风险评估、民间借贷在线计算器、工伤损害赔偿在线计算器等,可满足大众切实的法律需求。
3. 专业团队:整合援助力量,确保专业权威
平台提供在线法律援助服务,积极引入法律领域专业团队力量,以各地高校法律援助组织、公益服务律师为基础,与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合作,广泛接入各类社会法律援助力量,实现法律援助社会资源的优化集中和高效分流,兼顾矛盾的本地化处理和全国法律援助资源的均衡配置。平台通过认证审核、援助团队自治管理、监督举报等机制,维护法律援助服务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本平台同时服务法律援助者、被援助者,平台为法律援助团队提供在线管理、资源支撑服务,通过积分表彰、业务研讨等活动提高法律援助者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注重被援助者需求的多样性,为不同类型的法律纠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帮助被援助者获得资深法律专业人士的解答和指导,明确自身权益并制定应对策略。
三、 未来展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的深度衔接”。我们将积极与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合作,团结高校法律援助组织、公益服务律师,持续加强法律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突出“智能化服务”和“专业人工服务”协同的公共法律服务方式,致力于建设兼具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教学与科技创新功能于一体的实验平台。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参与和科技的创新赋能之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成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市域治理、智能社会治理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效抓手。
在此,我们诚挚地欢迎有志于 法律公益服务的律师、高校法律援助社团师生、法律诊所课程教师 与我们联系入驻 ,推动普惠的法律公平 。目前,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正在内测中,敬请关注后续动态,让我们携手同行,共筑法律援助新生态!
合作联系:computational_law@tsinghua.edu.cn,请注明所在单位名称、联系人职务、合作需求点、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