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概述
2020年7月3日下午,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承担的“ 人工智能重大立法问题研究 ”通过线上会议形式举行开题会,来自政府、学界、产业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课题论证研讨会。“人工智能重大立法问题研究”是清华大学受中央部门委托、进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一项重要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法律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跟踪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立法的现状和趋势,比较分析国内外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伦理指南和技术标准,构建符合中国法律体系和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法律发展体系,提出实现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法律措施,并起草相关立法的学者建议稿。
参与课题论证会的专家包括科技部规划司吴家喜处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系教授孙茂松,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英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I伦理特别专家组专家曾毅,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袁立科,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张熠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马长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汪庆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国家标准委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社会伦理专题组负责人郭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阿里巴巴集团法务部总监王莹,华为Cloud & AI法务部部长段晓蓉,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蔡雄山。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代表张彬、课题研究团队成员也一并参与了课题论证会。
研究报告
申卫星对课题研究目标与初步研究结论进行了报告, 从立法需求、欧盟进展、立法思路、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五个维度分析了我国是否需要人工智能的专门立法, 未来的人工智能立法会如何发展,如何安排符合全局需求的人工智能法律制度,如何协调人工智能立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在报告中,申卫星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的法律制度需求及其进展,对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的相关议案和相关部门的相关工作做了总结,分析了欧盟和美国对待人工智能立法的不同态度、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指出我国的立法必须回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中的切实需求,通过现行法调整、修订旧法、制定新法的不同措施来应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不同法律需求。此外, 申卫星还分别对人工智能立法的目标、调整范围、立法框架、相关议题以及与数据立法等相关法律的关系提出了初步的意见。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有益成果。 同时,各位专家分别结合本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意见,对于本课题的五项研究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研究建议,分享各自单位和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治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申卫星教授研究团队已经对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做了详细的整理,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采纳、拓展。
申卫星教授最后指出,各位专家学者都是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去构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准则。接下来,课题研究的每个阶段都欢迎大家加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要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