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团队调研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

2022年8月1日至3日,鄂尔多斯市委网信办邀请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牵头法学院、社科学院、环境学院组成专家团队赴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开展调研工作,调研旨在全面摸清鄂尔多斯综合实验基地建设的基础,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推进进行规划。

8月1日上午,召开了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暨调研座谈会,清华大学专家团队、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与会议。本次领导小组会议首先由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和市大数据中心分别汇报相应部分的智能化建设情况。三部门的负责同志指出,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批示指引精神,以平安法治鄂尔多斯建设为目标,选取智能政法、社区治理、环境治理三个领域,开展场景搭建和实验设计,完成了政务云、警务云和信创云建设,有效推进了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建设和可视化防控体系建设。与此同时,相应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智能支撑作用发挥不够、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有待提升、信息化人才缺乏等。


其后,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成岗教授介绍基地建设情况和调研背景。张成岗指出,鄂尔多斯作为10家综合基地之一,是唯一的西北地区代表,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前期编制完成了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此次组成了调研团队开展此次工作调研。就基地建设问题,张成岗教授重点讲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应深刻理解中央布局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的目标和意义,智能化技术作为工具有助于探索国家治理模式的同时,也需要在全面应用中发现风险、化解风险,进而以公共服务领域智能化治理为契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经济。第二,应切实从两方面推进落实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一方面,应抓住本次基地建设工作重要方面,包括发现既有场景并予以优化或者选择新场景进行搭建、开展智能社会对照实验(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提出智能社会治理的政策法规或者技术标准以及提出一些治理理论或者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需要领导部门加强组织安排,明确应用主体、研究主体、技术主体及上级部门的责任和权益。与此同时,上级部门主要是利用好政策、财政、人事等资源来组织领导、支持、监督基地的建设。

会议的最后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讲话。  杜汇良  市长指出,鄂尔多斯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之一,承担着探路子、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统筹,把推进综合基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摆在突出位置谋划落实。各部门要高标准谋划,准确把握好综合基地建设的全局性、专业性、发展性、创新性、特色性、人民性,奋力走出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智能社会治理新路子。要高质量推动,紧盯建设方案确定的重点领域和实验场景,按照时间节点安排,强化工程思维、过程管理,加快推动实施。要高效能落实,统筹强化组织推动、责任落实、要素保障、智力支持、宣传推广,全力推进综合基地建设,不断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希望后续与清华大学团队一起,立足鄂尔多斯的实际,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努力搭建一批智能社会治理典型应用场景,出台一批智能社会治理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措施,打造一批智能社会治理的示范样板,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领导小组会议结束后召开基地建设调研座谈会,由清华大学团队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就调研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助理刘云首先汇报了调研会的主题和调研问题清单。刘云指出,鄂尔多斯具有良好的本地资源,也承担了西北地区智能社会治理先行先试的重任。前期清华大学团队结合自身研究和现有资源,在征求了各方意见后搭建了3大领域16个应用场景,上述场景的落实请各部门多提意见,以便转化成具体的应用实例。另外,刘云提出了4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希望各位职能部门能够聚焦基地建设的工作目标,与调研专家团队一起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综合基地各成员单位就前述问题依次进行汇报交流,鄂尔多斯市委政法委、政研室、网信办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司法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能源局、政务服务局、大数据中心及相关区(旗)的代表分别围绕已有的智能化成果,以及如何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发表了意见,并与调研组互动交流。调研组一行对鄂尔多斯市推进智能社会治理方面的探索实践给予充分认可,同时表示将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加快细化制定实验方案,尽快启动场景实验。调研组表示,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作为研究主体的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为鄂尔多斯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调研组建议,应加强统筹全市综合基地、特色基地已有成果,结合鄂尔多斯的实际和特色,精准选择实验场景,切实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社会治理示范和样板,为全国智能社会治理实验贡献鄂尔多斯经验。

领导小组会议暨调研座谈会后,调研团队分3个小组分别对鄂尔多斯市智慧政法、环境治理、社区治理方面进行调研。8月1日下午以及8月2日全天,调研团队通过集中调研和具体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市、区、街道等不同级别的单位超过50家,开展了10余场调研座谈会,考察了“智能审判系统”“多多评·码上生活”“云泰互联”“易肥网”“中网惠通”“荣通科技”“伊金霍洛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等智能应用场景,对鄂尔多斯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做了全面了解,并制定了调研总结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8月3日上午,召开了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调研总结会,清华大学专家团队与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领导小组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首先由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对调研成果进行总结汇报。

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助理刘云介绍了“智慧政法”调研成果及场景规划。刘云指出,鄂尔多斯市政法委统筹公检法司等部门在智能化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基本构建了具有跨部门协作功能的信息平台,市监局、城管局和卫健委也建成了一些信息系统,积累了部分数据资源。但是在系统互联互通、智能化提升方面仍有深挖空间。后续“智慧政法”建设建议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建设面向法院、调解机构等部门的热点民生案件办案智能辅助平台,其二是建设面向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相关普法部门的智能化法律知识服务系统。此外,开展智能社会对照实验、支撑数据开发利用机制设计也是下一步可以尝试的内容。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吕志君助理研究员介绍了“社区治理”调研成果及场景规划,吕志君指出,通过座谈会和实地走访、调研的方式,发现各相关单位在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上都已开展了相关工作,这表明鄂尔多斯在数字社会、智慧城市、智能社会治理中有了较好且扎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各单位普遍存在缺乏统一标准指引、缺少长远的规划建设、对智慧治理中的政治逻辑技术逻辑和社会文化运行逻辑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吕志君建议,下一步可以着力“社区治理基础信息化支撑”和“社区居家智慧养老”两个智能化场景的重点建设和优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书记吴静研究员介绍了“环境治理”调研成果及场景规划。吴静指出,此次调研清华大学环境团队与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等多个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充分交换了意见,综合考虑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的要求与鄂尔多斯市智慧化环境监管需求后,团队建议本年度优先建设“基于环境画像和水质指纹溯源的水环境精准监管”、“城市水务供排水一体化智能管理两个场景”。此外,吴静还针对场景基础、场景提升以及应用亮点分别提出了建议。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成岗教授总结了本次调研的总体工作情况,并汇报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张成岗指出,鄂尔多斯市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较好,具有良好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基础,同时也在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下一步工作拟汇编形成《鄂尔多斯市智能社会实验治理案例集》、编制完成《鄂尔多斯市智能社会治理重点场景建设方案》同时积极开展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和成果转化报送,力争将鄂尔多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成有创新、有特色的优秀基地。

在清华大学团队介绍完调研情况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康巴什区委书记邢征做表态发言。邢征指出,此次调研活动深化了我们对智能社会治理基地建设的认识,目前鄂尔多斯在智能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未来在清华大学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和支持下,能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鄂尔多斯的优势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议最后由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讲话。杜汇良首先对清华大学组织精锐团队来鄂尔多斯调研表示了感谢,杜汇良指出,鄂尔多斯作为唯一一个市级和区级都入选智能社会治理建设名单的城市,应当付出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努力,各成员单位应该提升智能社会基地建设的战略认知,从全局性、战略性的角度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层面,认识智能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成效。杜汇良要求,每个课题后续将由市领导牵头统筹,各个部门确立专人负责,落实专门的经费支持,以形成专门的团队推进相应工作。期待后续能够与清华大学团队一起,立足鄂尔多斯的实际,努力搭建一批智能社会治理场景。鄂尔多斯是有温度的城市,其不仅向全国输送了重要的能源,也希望为全国提供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