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管委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2019年4月17日,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东厅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通报了清华大学计算法学(computational law)学科建立一周年的发展成果和智能法治研究院的未来发展规划,围绕“法律+科技”的发展趋势、交叉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做了讨论,同时审议了智能法治研究院的管理层成员。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智能法治研究院管委会主任王希勤教授主持此次会议并发表致辞。他指出,智能法治研究院结合了清华大学新文科建设和传统工科优势,也符合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需求。清华大学将以智能法治研究院的建设为契机,为跨院系的合作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话语体系,共同服务于法治中国的建设。王希勤同时指出,其本人作为管委会主任将积极支持智能法治研究院的工作,同时也鼓励各相关院系的院长、系主任和老师共同参与智能法治研究院的建设。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向管委会汇报了“计算法学”一周年成果和智能法治研究院的未来发展规划。清华大学计算法学项目自2018年4月9日经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办公会审议通过以来,在重大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政建议、学术会议、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产出等十一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法学院和计算机系分别牵头承担的两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以及法学院获批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智能法治研究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局面,计算法学第一阶段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使得人才培养迈出了坚实的开端,一系列的国内外交流合作使得清华大学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国内外认可度不断提升。下一阶段,将以智能法治研究院为平台,以计算法学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在平台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和努力。

上海市法学会会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二级大法官崔亚东应邀参会并介绍了上海高院融合法律+科技的创新探索经验,重点讲解了“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又称“206系统”)的研发背景和主要成效,提出在“人工智能强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一方面要为人工智能的稳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同时也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为司法改革提供技术保障。目前“法律+科技”或者“科技+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稀缺,清华大学拥有良好的法学和理工科基础,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战略意识和机遇意识,在法律科技领域大有可为。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系教授孙茂松,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自动化系主任、教授张涛,法学院教授何海波,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张小劲,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张成岗,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张敏,法学院副教授刘晗分别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对智能法治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他们指出,发展“计算法学”交叉学科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智能法治研究院在发展规划上应萃集各院系师资,聚拢实际社会需求,探索学科发展规律和独特机制,建立交叉专业的分层次特色培养体系,通过一系列有显示度的亮点项目和基础积累,提高智能产业界的法律意识、合规理念、风险预判能力,同时铸造法律“智能化”的科技领军力量。与会专家也提出,法律科技、司法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数据平台的建立与支持,授课机制上应联合各院系为跨学科人才培养创造新的局面。

本次会议还审议了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管委会委员名单、计算法学交叉培养指导委员会名单、智能法治研究院院务会成员名单等事项。管委会会议结束后,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继续召开了第一次院务会,对副院长的职责分工做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