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清华大学建校111周年之际,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联袂主办的智能新能源车辆交叉学科前沿技术校友论坛于北京西郊宾馆举办,并面向公众开放直播,现场及线上会场共吸引1.1万余名校友及观众参会。
论坛由车辆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强、法学院副院长高丝敏共同主持。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曲小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院长李建秋,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扬军,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工程师余平,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教授,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秘书长杨颖,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期刊中心和学术出版中心主任石磊,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高丝敏,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助理刘云等多位行业专家出席论坛。
论坛伊始,举行了清华大学车辆学院与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合作创办Communications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期刊签约仪式。随后进入特邀报告环节,论坛共邀请到6位来自汽车、交通、人工智能、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目前自动驾驶发展的新突破、汽车模态的新变化、汽车领域的数据合规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展开了充分探讨。
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曲小波以“从智能运载到智慧出行:交通运输工程的角色”为题做主旨报告,解读了通过城市和系统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提升智能运载工具通行效率的研究方法,介绍了团队在构建“能量云系统”和打造“立体交通网络”的前瞻设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以“走向无人驾驶”为题做主旨报告,探讨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自动驾驶领域正在发生的变革,并对未来生态建设与落地形态做出了长远展望。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张扬军以“飞行汽车研究探索与未来发展”为题做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飞行汽车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和目标愿景。
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云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以“自动驾驶的数据合规与侵权责任规则”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法律赋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刘云介绍了自动驾驶所可能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并结合自动驾驶行业的业务需求及新近的监管立法动态,对其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数据安全等数据合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主张以数据用益权理论为指引,实现汽车数据权属的合理分配,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各方参与主体提供制度激励。刘云对自动驾驶侵权责任主体判定、归责原则等焦点问题的主流观点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德国、英国等域外立法中有关自动驾驶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并特别提示自动驾驶侵权案件中所现实面临的取证难问题。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清华大学原汽车系1990级校友余平以“强基固本,交叉融合--先进电磁、机械、电子和控制技术推动电驱动技术进步”为题做主旨报告,从多学科融合推进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公司在机械电气核心控制技术及电驱动系统研发中的最新突破。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以“汽车通讯技术的专利许可问题”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以5G通信技术领域所面临的专利问题为背景,对自动驾驶行业在未来发展中所可能面临的专利联营、必要专利清单、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专利权人选择性许可、专利权人集体维权机制等具有争议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崔国斌提醒自动驾驶企业应当重视专利问题,尽管过去国内可能基于产业政策考虑对制造业企业基于适当的保护,但这种倾斜性保护是不可持续的,只有认真对待专利,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才能顺利走向世界。
来源:结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新闻稿和会议现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