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时代法学领域交叉学科创新探索交流会暨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第三次会议隆重召开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清华大学时关于高等教育的讲话精神,值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牵头举办的新时代法学领域交叉学科创新探索交流会暨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第三次会议于2021年4月25日下午以线上会议形式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要交流各个学校在法学与计算科学交叉融合领域的多样化发展经验,相关新兴法学学科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对计算法学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构建计算法学协同发展平台的建议。与会者对清华大学110年校庆表示祝贺,并分别表达了对计算法学学术共同体发展的切实建议和美好期待。

本次会议邀请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区的多所高校的校领导、法学院院长和相关研究机构负责人参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蔡立东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岳彩申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院长傅华伶教授,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唐晓晴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教授,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汪习根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铭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院长李玉华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德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金华教授,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刘晗副教授,东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王禄生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江溯副教授,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卫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韩旭至副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立梅教授,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中心副主任刘光华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言,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副院长铁燕等一并出席会议,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和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助理刘云博士共同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申卫星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主题发言,对本次会议的大背景作了详细介绍,并向与会嘉宾的拨冗参会表示诚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高等教育是有机的整体,其内部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这也与国家制定的“十四五”规划高度契合。随着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带来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计算法学等各类新型交叉学科便基于上述背景应运而生。清华大学法学院自2018年创办计算法学法律硕士项目以来,还联合了国内多所法学院共同创建了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本次会议是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和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机,提升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合作的广度、深度,对壮大法学与计算科学交叉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教授向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并对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法学院过去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会议从学科交叉角度回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法治的新要求,而且国内各大法学院也从各个角度设立了法学与信息科技交叉的教学科研机构。此外,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就需要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界要为人类进入全新文明时代提供具有解释力、回应力和想象力的分析框架和思想资源,包括计算法学等交叉学科建设便需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无愧于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民族。最后,王轶教授呼吁大家携起手来在法学交叉学科建设中取得实质进展和更大成绩。

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蔡立东教授向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和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表示祝贺,并对计算法学对人类知识边界的扩展进行了分析。首先,计算法学着眼于回应数字化带来的全新法律问题,解构人民福祉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张力,化解数字化所引致的新利益冲突。其次,计算法学还为法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直接推动法学研究与法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变革。上述这些内容都将是计算法学学科对人类知识边界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岳彩申教授代表西南政法大学向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表示衷心祝贺,并祝愿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好,还对计算法学在西南政法大学的实践以及计算法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逐一进行分析。他指出,西南政法大学依托人工智能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进行了计算法学学科的教学培养与学术研究,在人工智能与法学的领域持续耕耘。此外,他还就教材编写、课程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特色、交叉融合等不同维度分析了计算法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香港大学法学院院长傅华伶教授首先表示了对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的祝贺,并就计算法学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计算法学的发展要求法律能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第二,计算法学还需要给科技发展提供法治规范和道德操守上的约束。第三,计算法学为法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基于大数据的研究方法。第四,学生培养是计算法学发展的根本内容,即计算法学要为学生面对可能的计算、数据、大数据的相关研究或实务工作提供动能。

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唐晓晴教授对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致以衷心祝贺,希望清华大学能够在计算法学学科建设上继续做好领头羊的角色,还分享了关于澳门大学的计算法学学科建设与法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见解。首先,澳门大学法学院在法律与技术交叉学科培养上进行了尝试,并总结了不少经验,而且得到学生们的诸多积极反馈。其次,跨学科发展的道路是法学学科迈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如果法学学科不能够因势而变,法学学科很可能被时代浪潮抛在身后。此外,唐教授不仅对丛书编纂委员会建立和教材编写工作表示高度认同,还提出应当以计算法学研究通讯的形式及时把握学科发展前沿,掌握时代浪潮。

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教授表达了对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和清华大学法学院过去20多年长足发展的祝贺,也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具体谈了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诸多思考和四川大学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经验。首先,计算法学需要发展基于数据的社会科学式的法律研究。其次,计算法学和相关学科的建设需要汇集国内外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不断交流与探索。此外,四川大学法学院从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通识课程开设等方面强化计算法学学科建设,还与医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等学院共同开设双学位项目,进一步挖掘计算法学学科发展的潜能。

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祝贺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高度肯定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对学科交叉的探索,并具体谈及了东南大学在计算法学相关学科方向的宝贵经验,表达了与兄弟院校持续紧密合作的愿望。近年来,东南大学法学院结合自身特色,与学校其他院系深度合作,结合法律与大数据、法律与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实现法学学科与理工科的深度融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大法官在考察东南大学法学院时便对东南大学法学院的人才培养表示高度肯定。总体而言,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更新是计算法学发展的前提,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是计算法学发展的核心,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是计算法学发展的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计算法学发展的保障,法学实践平台建立是计算法学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汪习根教授对清华大学成立110周年、法学学科高速发展和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的成长进步表示祝贺,并从法治中国建设的高度论述了计算法学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功能,还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在计算法学学科建设上的经验。首先,计算法学成为独立学科或者跨学科的关键在于学科体系建设,学科体系的基本元素是计算法学学科的底色。其次,计算法学的学术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国家层级设立相关领域重大攻关课题项目、推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教育部设立计算法学专项研究项目势在必行。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协同也能够有序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再次,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影响需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的话语体系加以彰显。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借助学校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实现了跨学科深度融合,创设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法律硕士项目,还正在组织编写体现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系列教材,并在该领域持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铭教授表达了对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的祝贺,还对清华大学近年来在计算法学以及学科交叉领域的杰出贡献表示钦佩,并具体介绍了浙江大学在计算法学学科建设中的成绩。与清华大学类似,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有着坚实基础。这对推动法学和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近期,浙江大学法学院成立了数字法治研究院,并就研究数字时代的法治相关问题与浙江大学相关院系、法院、检察院、高科技工作通力合作。他还认为计算法学甚至更广泛意义上的学科交叉都有广阔前景,并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问题导向,并希望各方能够共同解决这样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学科问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院长李玉华教授表达了与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各成员学校共同学习进步的愿望,还特别对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表示了祝贺,并着重介绍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计算法学学科建设成果。首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高度重视交叉学科发展,充分利用公安学、公安技术学等特有学科资源,还设立了数据法学交叉学科。其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还专门建立了数据法学研究院,并出版了《数据法学》辑刊。此外,她还特别谈到了计算法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即计算法学学科在当前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体系中缺乏独立地位,但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又有迫切需求。该问题的解决必将有助于计算法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回应国家战略与发展的深切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金华教授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组织本次会议,表示对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的祝贺,还具体交流了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经验,并对未来更加深入的实质性合作提出倡议。首先,计算法学对法律科学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能够推动法学学科实现内部科学化与外部科学化的双轮驱动。其次,上海交通大学在计算法学建设中强调“一体两翼”,即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为体,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和科技创新和法治保障研究院为两翼,不断助推计算法学学科长足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季卫东先生的领衔下,上海交通大学推动了中国计算机协会下设立计算法学分会的倡议,获批了法律人工智能专项培养项目,还积极与最高人民法院、各兄弟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各院系通力合作,全力建设计算法学学科。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刘晗副教授从亲身参与的清华大学计算法学学科建设以及文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对计算法学学科建设发表了看法。他表示,计算法学学科建设从法律硕士培养到科学研究,不仅着眼于新兴技术带来的法律挑战,也基于利用新型信息技术促进司法制度建设和法律运用。从学科建设的视野出发,计算法学需要充分抓住当前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的重大历史机遇,针对性地建设好、发展好本学科。这也是成为法学界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重要方向。

东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王禄生研究员感谢清华大学组织本次会议,对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东南大学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若干成果,还指出当前建设计算法学学科的三大迫切问题。简言之,该三大迫切问题可概括为“三个一”。首先,一本教材。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需要共同推出一套联合教材。其次,一个方案。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可以尝试以联盟形式提出计算法学硕士生或博士生培养的建议稿,统一计算法学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最后,一个团队。中国计算法学学科联盟应当着力搭建一套师资共享的团队,灵活整合不同院校的师资力量,助推学科建设。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主要介绍了天津大学法学院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成果,并提出了对中国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以进一步适应国家、民族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对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表示了祝贺,祝愿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充分发展。天津大学法学院成立中国智慧法治研究院,与检察系统、法律实务界、科技公司、国内外大学在科学研究领域通力合作,专门建立计算法学教研室,研发国际法模拟法庭,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并面向社会推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开展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组织全国性大规模学术会议。他还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将计算法学确立为二级学科,并就教材建设、团队建设等内容发表了看法。

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江溯副教授首先祝贺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并对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的壮大提出了资源共享、求同存异的宗旨。首先,计算法学的研究领域、研究议题或者工作范围需要确定。其次,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应该有相对一致的人才培养计划,出台推荐性的课程体系。再次,计算法学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强国际交流,让西方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最后,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项目落地,即通过科学的项目分工、管理手段,具体落实宏大的计算法学学科发展愿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辉教授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提供的宝贵机会,并向与会来宾介绍了计算法学学科相关方向建设的贸大经验。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了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涉外法治研究院,在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领域及其与涉外法治的融合进行了探索,还推出了卓越人才培养2.0计划,引入统计学、信息科技相关课程,并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贸大特色与优势。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卫副教授首先祝贺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和清华大学法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报告,还对清华大学法学院提供的宝贵机会表示感谢。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在组织机构建设上成立各类实体性研究结构,深入推进法学领域交叉学科的创新探索,还引进於兴中教授作为讲座教授,在编写教材和专栏建设中努力深耕,为计算法学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韩旭至副研究员首先代表马长山教授向各位与会嘉宾表达进一步加深合作、加强联系的希望,并对华东政法大学计算法学学科建设和计算法学学科本身发表了看法,还对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华东政法大学的数字法治研究主要依托于法理学学科,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进行深度探索,并在积极编写相关教材,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三大互联网法院建立了紧密联系。此外,他还谈到,计算法学学科建设在概念范畴上的争议主要基于该学科在当下的高度重要性。因此,大家都需要为计算法学学科建设做出积极的高质量贡献。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德敏教授主要介绍了江西财经大学的计算法学相关学科建设情况。首先,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在人才培养上便与校内其他院系联合共建数据法学专业,该专业获得学生高度好评。此外,江西财经大学数据法律研究院于今年4月成立,并设立了计算法学与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壮大研究力量提供了保障。此外,他还指出当前学科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教材尚需更完整的体系、学科交叉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立梅教授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清华大学华诞和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祝贺,并就计算法学学科中的学科交叉融合、法大经验进行了介绍。法学不仅具有悠久传统,还需要与时俱进,解决时代面临的问题。因此,法学与网络技术需要深度融合。这不仅需要学科概念的清晰界定,也需要建构基本理论、基本法律范畴,实现法学理论资源的正向迁移,还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了解实务部门的真需求,解决实践中的真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先后建立起网络法学、数据法学学科和相关课程,在交叉学科领域持续深耕,与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发展同向而行。

兰州大学循证社会科学中心副主任刘光华教授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清华大学百十年华诞及二十余年不凡历程的清华法学的衷心祝福,并介绍了兰州大学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经验,对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的发展前景表示深切祝愿。兰州大学通过循证社会科学改革实践,推动法循证学建设,充分回应信息社会等全新语境对法学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挑战。他还指出,法学学科的传统领域、方法与交叉学科、方法之间的“体用关系”不能混淆。新旧领域和方法并行不悖,各有分工。为了回应新时代特色法治所提出的新标准与新要求,当下法学教育和研究亟需从应然价值推导范式向经验实证进而科学循证范式转型。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大学法循证学团队还对当前中国法学教育的培养体系进行了循证分析,并形成了相应的学术成果。

最后,申卫星教授为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感谢兄弟院校的校长、院长参与本次会议,就兄弟院校对清华大学法学院发展的鼎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而后,他表示,法学学科也要迈入新发展阶段,在传统法学学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的基础上,需要把握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回应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在新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法学以及其他各类法学与计算科学交叉的新兴法学学科,应当致力于挖掘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发展理念,构建法学领域的新发展格局,通过不断的百家争鸣能够让不同观点得以充分整合,进而形成一个共同的学科发展路径。最后,他还就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联盟发展不仅要扩大国内合作范围,提升国际交流水平,还需要扎实地推动以教材建设工作为代表的各项工作充分落实,让计算法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交叉学科建设体系得以充分发展,最终为数字中国法治建设以及法律信息科技的发展服务。

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旨在通过联合协作的方式建立法学与计算科学交叉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研讨法学与数字经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基本问题和学科发展方向,协同发展知识中心、课程教材、学术刊物、会议活动、学生交流,在数据治理、法律科技等重要方向构建知识体系和科学方法,共同推进新文科背景下法学学科创新发展。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承认不同学校在计算法学、网络法学、数据法学、人工智能法学和数字经济法治研究、法律科技研究、法律实证研究的已有建设,欢迎更多开展相关工作的高校加入联盟,致力于凝聚学界在法学与计算科学交叉领域的创新力量,塑造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共识,提高法学教育在科技革命和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繁荣发展水平。清华大学法学院于2019年9月20日联合多家兄弟院校发起成立了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并于2019年12月12日召开了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第二次工作会议。2021年4月25日,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召开第三次会议,我们邀请与会法学院、研究机构加入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同时欢迎更多相关高校加入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