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管委会第三次会议顺利召开

2022年12月26日,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管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腾讯线上会议形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校长、  研究院管委会主任  王希勤主持,研究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做了工作汇报,研究院管委会委员和研究院工作团队参加了会议。会议系统性地总结了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回顾了研究院2022年度的工作,对2023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审议,研究院管委会委员对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管委会主任对讨论事项做了总结。

会议概况

出席本次会议的管   委会成员包括清华大学校长、研究院管委会主任王希勤教授,以及研究院管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李克强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孙茂松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教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教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张小劲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申卫星教授。同时,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何海波(法学院教授)、张成岗(社科学院教授)、张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刘晗(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出席会议;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助理刘云和其他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议程为:(1)王希勤校长主持会议并致辞;(2)研究院院长申卫星做工作汇报;(3)研究院副院长做补充发言;(4)管委会成员分别对研究院的发展发表意见和建议;(5)管委会主任王希勤校长做总结讲话。  

  

主要内容

申卫星院长向管委会汇报了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其中重点汇报了   2022   年度的工作内容。汇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介绍研究院的概况,结合研究院的成立初衷,重点介绍了研究院所致力于开展的计算法学学科建设工作,并对研究院的里程碑事件进行了简要回顾;(2)介绍研究院承担的科研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了研究院在加强计算法学学科理论研究与对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包括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流通利用、人工智能治理等多个领域已经产出了系列科研成果;(3)介绍研究院促进法学与计算科学交叉的人才培养工作情况,研究院将校内外优质师资引入到法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承担计算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项目的招生、课内外培养和就业推荐工作,发展   iLAW   学生兴趣团队、举办数字经济辩论赛等特色项目以扩大计算法学的人才培养范围;(4)介绍研究院参与校内外合作与国际交流的情况,研究院与校内诸多院系开展了多种合作,积极组织和承办国内外各类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提高研究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5)介绍研究院未来工作规划,未来研究院将加强九大方向研究,推动四大实验平台建设,以新问题、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成果支撑清华法学学科创新发展,并将在人才培养发展规模、交叉学科发展走向和国家级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寻求突破。

接下来,   研究院副院长何海波、张成岗、张敏、刘晗对研究院的工作做了补充发言。

管委会委员等分别发表对研究院的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张小劲教授充分肯定了研究院取得的既有成绩,提出可以在教学和人才培养层面更进一步。   一方面,研究院可以形成系列的教材、教案、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实践应用类和理论研究类人才;   另一方面,研究院可以逐步扩大学生培养的规模,培养一批致力于计算法学学科建设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对外输送至国内外高校,从而营造更为有利的计算法学学科生态环境。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认为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紧抓学科革命契机,所做的系列工作具有原创性,并提出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深挖计算法学对于法学理论研究的影响,创新阐述计算法学的思想,从而契合清华大学作为最高学府的要求。   与此同时,研究院日后还可以加强计算法学方法的普及,真正让领导层、法学界和其他各界理解并接受计算法学的理念和思想,从而带来更好的社会效应。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教授指出,研究院和软件学院已经开展了充分的交流合作,软件学院向计算法学项目学生定向开放了一批课程,共同参与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制定和相关政策法规的研讨,合作发起了首席数字官(CDO)项目等,建议研究院继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注重大数据安全和法律的交叉。此外,研究院可以重点关注“数据二十条”出台后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通过法律赋能“数据二十条”,以期发挥研究院在高质量发展上的作用,做好国家重大决策落地的支撑工作。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教授认为,研究院做出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增量工作,在国内起到了引领作用,自动化系将继续全力支持研究院的发展。   一方面,研究院和自动化系可以在计算法学领域探索工程博士的培养,在工程博士培养问题上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自动化系在贵州落地了系列实验室,研究院可以充分利用清华的工科资源,例如自动化系在贵州建设的大数据项目可以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科学实验和应用转化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李克强教授从车辆学科和产业转型视角出发,阐述了产业发展对于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对研究院的未来工作提出了两点建议。   其一是可以更好地结合产业发展情况,从需求角度入手,充分考虑产业政策和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对产业发展中的广泛法律需求进行研究;   其二是可以在备受国家重视的诸如智能网联汽车等问题上,下更大功夫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孙茂松教授认为,智能法治研究院的发展符合建设预期,开展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格局,也在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下一步工作既需要保持研究院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也需要更加聚焦突出问题,做到理论研究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即可以抓住某一两个真正突出的重大难题,向前推进研究,如此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在学界和产业界得到认可,并切实惠及大众。

最后,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对各兄弟院系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表态将在未来继续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总结与建议  

围绕智能法治研究院的系列工作成果和未来规划,以及委员们提出的建议与期待,研究院管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教授作总结讲话。第一,研究院在学术研究、服务决策、法规制定、学生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管委会充分肯定研究院过去一年半的工作。第二,管委会对研究院2023年的工作计划充分认可,希望研究院加深与校内其他学科的合作,推动下一年度的工作上更高台阶。第三,代表管委会向研究院提出几点要求,一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紧密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努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二要立足产业界需求加强与各方面研究力量的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规范化;三要深刻认识概念体系、规则体系的基础性地位,在相应研究领域加快对概念、规则、体系的研究,形成范式;四要深入实践,切实解决行业界面临的真问题,形成典型案例。希望研究院继续抓紧工作,争取新的更大突破。